查看原文
其他

我们还能期待报复性消费吗?真格创业者这样认为 | 真·观点

真格基金 真格基金 2022-09-15

五月初至,城市似乎都恢复了活力。从排队才能进入餐厅大快朵颐,到通勤时拥挤的车流,再到周末公园野餐……人们活动轨迹变得丰富多样。此前热议的报复性消费似乎已悄然到来。


对报复性消费,人们所持的观点各有不同:

有人认为,报复性消费就像是饿了一个月的人,猛吃几顿好的,但终究还是平常的饭量;

有人认为,报复性消费也许会迟到,但一定不会缺席;

也有人认为,从报复性消费到报复性存钱,背后实质是人们消费观、理财观的改变……


我们和几位身处消费行业一线的真格被投创始人聊了聊,看看从他们的视角如何理解报复性消费;他们所在的行业出现报复性消费了吗,为什么;以及在大众消费行为变化的背后蕴藏了哪些新的商机。



正文字数:2927 字
预计阅读时长:8 分钟



当我们聊“报复性消费”时到底在聊什么?
报复性消费到底会不会来?我们看到了一些网友有趣的答案:


  • 按耐不住派:

“会吧,憋了太久,一有机会就会吃喝玩乐。”


  • 理性分析派:

“疫情期间,线上的消费其实并没有限制;相反,线上电商很多品类得到了提振。疫情过后,我认为部分品类会有报复性反弹,比如线下零售餐饮、娱乐企业;另外跟健康和生活品质相关的品类也会有一定程度反弹。”


  • 疯狂报复派:

“为了庆祝我完成了所有的论文、PPT,这几天我真的是从用的到穿的...疯狂报复性消费..."


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《2020“五一”假期消费出行趋势报告》,全国各地消费在普遍回暖:“宅”消费、周边游、忙复工,成为疫情后的三大消费趋势。数据显示,五一期间夜经济已恢复 90% ,周边游搜索量增长 120% ,有越来越多小店复工营业,人们的生活重回正轨。



通过直观的数据以及网友评论,可以看到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变好,人们的消费意愿逐渐攀升,毕竟消费也能舒缓一部分压力。


但要回答报复性消费是否会来的问题,最重要的还是理解报复性消费的本质。


报复性消费是指在某个特殊时期或场合限制了人们的消费需求,一旦解禁之后进行疯狂消费的行为。简而言之,就是除了恢复到之前的消费水平以外,消费者更希望“犒赏”自己,造成所谓的“报复性”消费。比如网上直播购物、云逛街便是“犒赏”心理很好的体现。


有网友表示,因为不能出去游玩,有了多余的钱,并且自己也对价格敏感度降低,报复性地买了很多衣物、饰品。


图:95后 上班族

疫情期间化妆的需求变少,但化妆品和护肤品人的需求并未减少。新国货品牌溪木源在今年1月正式上线,4月份入驻天猫并成为新锐化妆品牌销售第一。溪木源COO 蓝飞认为化妆品行业的消费是在实现品类的转移,而不是报复性消费。


例如消费者在疫情期间养成了电商购物的习惯,线上的化妆品生意持续增长;卸妆产品、隔离防晒产品的子类目持续增长;因为戴口罩引发敏感肌、口罩肌等问题,使得敏感肌类型化妆品的销量快速增加……蓝飞将这类增长归结为疫情带来消费习惯的变化引发的增长,而这其中蕴含了大量新的机会


溪木源山茶花系列产品图


在他看来,影响消费的本质有三点:消费的场景是否增加,消费的通路是否畅通,消费的信心是否充足。因此虽然一些细分领域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,但其实是与疫情前后消费者的习惯、品类的增长相关,并没有改变消费的本质


随着复工复产,消费者逐渐恢复到正常的消费场景,各个消费渠道在回归,大家的消费意愿也在回升,出现了良好的消费回升势头。


尽管如此,十荟团创始人陈郢认为报复性消费的前提是心理上的安全和放松。目前因为疫情没有完全结束,国际疫情的局面仍较为严峻,“与疫情共存”成为一段之间内挥之不去的现实。很难让人们在心理上完全放松,所以犒赏性质的消费并不会猛烈地到来。



人们更关心的不是报复性消费

在报复性消费话题的讨论中,一些网友的发声显得与众不同:


  • “报复性消费的想法是有的,但是我一摸空空的钱包,再冲动的消费都会立马冷静!”

  • “这次疫情让我知道了储蓄的重要性。”

  • “从目前情况来看,报复性存款倒是增加了不少,拥有了一定的危机感。”


雪糕品牌「钟薛高」在今年 1 月和 2 月的线上销售增长高达 230% 和 500% 。但钟薛高创始人林盛不将其定义为报复性消费,他认为对于食品这类实体物质的消费,很难存在报复性反弹。


虽然钟薛高在疫情期间增长很快,但其实是大家原本生活中休闲娱乐的部分诉求被约制,才会通过其他的方式寻找补偿,比如开始在家里享用冰激凌和休闲零食。



归根究底,报复性消费其实来自于人们的天性基础。一个人的天性既需要宅在家的时间,也需要出去散心和社交的时间。当人们只能宅在家,另一部分需求被约束起来时,大家会主动寻找一个平衡点。


“人们会从宅家、社交、娱乐休闲的需求之间不同切换。报复性消费的实质就是在不同需求之间寻求一个平衡。”


相比于报复性消费,人们现在更关注自己有没有资格进行报复性消费,资产配置有没有抗风险的能力。最近,“报复性存钱”激起了千层浪。按照央行数据显示,2020 年一季度全国居民存款增加 6.47 万亿元,同比多了 4000 亿元。



除了储蓄行为的变化,疫情期间人们的消费习惯还发生了其他有意思的转变:


  • 消费更趋保守

保守型消费习惯的出现在于消费目标的转变,人们从过去的需求型消费转为如今的保障型消费。过去看到什么就买什么,但经过这次疫情大家开始意识到健康、养生的重要性,其余的消费都可以暂缓进行。


  • 更看重性价比

疫情期间消费者的消费习惯结构性有所下沉:更偏好基础民生和性价比好的产品,倾向于更便宜的选择。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用更省钱省力的方式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。“减少乱花钱行为、消费更有规划、更看重性价比”成为年轻人普遍认可的消费态度。


  • 走向精准消费

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将储蓄和理财作为一种习惯:这次疫情会让 TA 们感到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把控度降低,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不安。很多人更趋向尊重科学和事实,从超前消费转变为了理性消费。


  • 更注重自我关爱

人们更想活在当下,消费者将更关注自我关爱,优先考虑满足特定健康需求的产品,愿意为美好生活买单。   



消费行为变化之下,蕴含哪些新机会?

银发一族因为疫情不得不开始尝试线上消费,体验到网络的便利性,未来有关“银发”一族的互联网服务可能会随之涌现;


年轻人从热衷点外卖到自己下厨,体会到做饭既健康又有趣,未来会对食物成分、营养和搭配组合更加关注,或许会对食材的销售模式产生影响;


疫情期无接触需求,让消费者体验到了消费配送的另一种可能,促生无接触物流、无人机派送、无人超市等行业的发展……


在这些变化的消费行为中,一些可能是暂时的转变,一些则会成为习惯长久地保留下来,这就意味着可能会有新的机会点出现。



对于品牌而言,这也是一个全新的学习机会。冲击之下,品牌除了及时调整营销策略,还要学会与消费者实现有效的沟通,提高危机管理意识。


主打“团实惠”的基础民生社区电商企业十荟团,在疫情期间推出了例如 9.9 元 10 斤的蔬菜套餐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。根据十荟团宣布的数据,在 4 月份还未结束的情况下,十荟团的 GMV 已突破 6.5 亿,单日订单量峰值超过 160 万单,在后疫情阶段仍保持高速增长。


小恒水饺在疫情期间全力主攻外卖市场,进行中央厨房和新零售的尝试,同时应用无人车送餐、直播带货的新渠道,日卖水饺 15 吨。



霸蛮也从线下转攻卖半成品速食米粉,带领几百号门店的伙伴建立新媒体小分队,全员寻找抖音达人、微博博主,做出全员微信分销系统。最终,霸蛮半成品速食米粉在天猫等各个渠道上的销量增长了 300% ,直接断货。


从这些品牌的逆势增长可以看出,当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性消费,高性价比、注重用户需求的产品将会受到青睐。


消费者愿意花更多钱购买有社会责任感的品牌、愿意看到品牌做出创新,也更加热爱给与消费者人文关怀的品牌,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。




报复性消费的背后,是人们想要满足自己不同需求的一个永恒的心理诉求。因此,它可能仅仅只是现阶段的一个表象,并非消费变化的根本原因。


报复性消费带来的增长只是一时,企业家能做的是在变化中洞察到新的消费趋势,把握住新机会,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。用长期的眼光看待事物,才能走得更远。



参考资料:·  消费的B面|被疫情改变的消费习惯与消费需求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5L2qVidb9myrsdbL1aLQOg·  反弹预期强劲:新冠肺炎疫情消费者调查报告 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z5nn-5kupa2zsUrcdi_tCA·  后疫情时代,关于品牌营销的30条指引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4iDn1A-NmMX8mT0MuvATQA


  - 推荐阅读 - 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